如果题目顺序不一样,请用CTRL+F来搜索试题
确定好题一样,再下载
点击支付下载即可看见答案
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作业二
1.婴幼儿形成的依恋风格并不能预测个体社会性发展的结果。
判断题
A.对
B.错
2.竞争行为也属于亲社会行为。
判断题
A.对
B.错
3.3-5岁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
判断题
A.对
B.错
4.5-6岁的儿童一般自我评价过高,随着年龄增长,自评恰当率逐渐提高,自评过高率逐渐下降
判断题
A.对
B.错
5.合理的竞争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
判断题
A.对
B.错
6.儿童在出生后的第二年,交往的同伴开始能够围绕共同的主题进行角色转换和角色交流。
判断题
A.对
B.错
7.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期是3-4岁和7-8岁。
判断题
A.对
B.错
8.同伴是学前儿童幼儿园生活中的“重要他人”。
判断题
A.对
B.错
9.个体的观点采择能力与社会比较能力是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判断题
A.对
B.错
10.2-3岁儿童自我发展主要集中在自我评价方面,开始逐步能把自己与他人加以比较。
判断题
A.对
B.错
11.在幼儿园中要创设环境让儿童一起搭积木、过家家,为的是促进儿童的( )
单选题
A.分享行为
B.合作行为
C.助人行为
D.安慰行为
12.有关0-3岁婴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六个月之前的幼儿就已经真正具有社会性的相互作用
B.1岁以后,同伴交往逐渐增多
C.婴儿期同伴交往会以一种固定的程序发展,即客体中心阶段-简单交往阶段-互补性交往阶段
D.在互补性交往阶段,同伴间出现了比较复杂的社交行为。推搡、抓挠行为也会在这一时期出现。
13.3岁半的女孩毛毛说:“等我长大我就长胡子了。”表明这一阶段儿童的( )尚未发展好。
单选题
A.性别认同
B.性别稳定性
C.性别恒常性
D.性别观念
14.当母亲离开时,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当母亲回来时,既希望与寻求与母亲亲密接触,又对母亲的亲近表示反抗与拒绝。这一描述属于哪一类依恋类型:
单选题
A.焦虑-回避型依恋
B.安全型
C.焦虑-矛盾型
D.紊乱型
15.对3-6岁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游戏是3-6岁儿童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
B.3-4岁儿童孤独或平行游戏比较多见
C.3岁以后,群体游戏逐渐增加
D.5-6岁儿童基本上都是合作游戏
16.以下哪一类依恋类型属于安全的依恋类型:
单选题
A.焦虑-回避型依恋
B.安全型依恋
C.焦虑-矛盾型
D.紊乱型
17.有关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2岁以前的儿童不具备自我控制能力
B.3-5岁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C.3-4岁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迅速发展的飞跃时期
D.坚持性发展与情绪控制发展的关键期都是6-7岁
18.儿童:我是好孩子。
成人:你的什么表现能说明你是好孩子啊?
儿童:妈妈说我是好孩子。
儿童的这一表现,表明其自我评价呈现怎样的特点?
单选题
A.带有极大的主观性
B.基于他评而非自评
C.侧重对自己的外部行为做评价
D.带有极大的主观情绪
19.问:你们班谁是好孩子?
答:彬彬。
问:为什么?
答:他胖乎乎的,很好玩。
在这段对话中,孩子的回答反映出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发展过程中的哪一项特点:
单选题
A.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
B.自我评价带有极大的主观情绪性
C.自我评价笼统不分划
D.评价是片面的、局部的
20.在大班社会活动“微笑”中,首先通过观看小蜗牛微笑的卡片以及欣赏关于微笑的故事,将幼儿引入到人际交往的活动中来。这一环节,是在完成学前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活动设计的那一步?
单选题
A.创设人际交往情境
B.学习和运用人际交往技巧
C.训练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
D.都不是
21.属于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
多选题
A.诚实
B.爱惜物品与爱护环境
C.告状
D.分享与合作
22.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主要由( )几方面构成:
多选题
A.自制力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我延迟满足
23.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有:
多选题
A.合作
B.助人
C.分享
D.安慰
E.竞争
24.对于学前儿童分享行为发展的年龄特征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
A.婴儿12个月时就已表现出指向动作的分享行为
B.12-24个月儿童的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C.24-36个月儿童的分享行为随年龄增加得很快
D.4-6岁儿童在分享反映中,作出“均分”的最多,“慷慨”的其次,“自我”的最少
25.亲社会行为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有:
多选题
A.可以从对他人的帮助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B.可以成为儿童学习的范例,促进儿童对自我行为的调节
C.可以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群体意识
D.可以获得外部的奖励
26.学年儿童自我发展的一般趋势有:
多选题
A.儿童自我认知的内容从反映外部的、可直接观察的、具体的、有明确参照系统的特点向与其相反的方向发展。
B.儿童自我的结构从简单的结构发展到分化的、多重的结构,最后才逐渐出现层次性,形成复杂的、整合的自我结构系统。
C.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以他人评价为标准发展到独立的自我评价,同时不断脱离自我中心,自我评价的客观度逐步提高
D.儿童自我的功能体现出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