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题目顺序不一样,请用CTRL+F来搜索试题
确定好题一样,再下载
点击支付下载即可看见答案
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作业一
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对20世纪60-70年代以“智力开发”代替早期教育的倾向进行了深刻反思。
判断题
A.对
B.错
2.3-6岁是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
判断题
A.对
B.错
3.师幼关系在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重要性最高。
判断题
A.对
B.错
4.如果活动内容偏重社会行为,要多使用行为训练、行为评定、角色扮演、观察学习等方法。
判断题
A.对
B.错
5.个体的社会化从幼儿时期开始。
判断题
A.对
B.错
6.对于具体的社会教育活动而言,活动的目标与内容没有明确的先后顺序,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判断题
A.对
B.错
7.“我”字出现是儿童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
判断题
A.对
B.错
8.“社会常识”、“品德教育”等同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判断题
A.对
B.错
9.养成教育既是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的目标,又是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的途径。
判断题
A.对
B.错
10.性格与气质一样都是先天形成的。
判断题
A.对
B.错
11.在我国,以“常识”或“思想品德”课程来代替社会领域课程发生在:
单选题
A.20世纪以前
B.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
C.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90中期
D.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12.有关气质与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气质是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生物基础,但通过环境影响,气质维度也会发生变化
B.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是最晚出现的,其变化也是最为缓慢的
C.儿童出生时已经具备一定的气质特点,且在整个儿童期相对稳定 气质无所谓好坏,但不D.加以正确对待,有可能会形成不良的个性因素
1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是:
单选题
A.社会发展需要
B.我国的教育目的
C.《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D.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
14.强调把幼儿作为一个“人”来培养,发展他们主动性与参与性的国家是:
单选题
A.中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15.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的是:
单选题
A.社会认知
B.社会情感
C.自我意识
D.自我调控
16.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这是( )的主要理论假设。
单选题
A.精神分析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认知发展理论
D.现代生态学理论
17.为孩子提出“严格而合理”要求的家长教养方式是:
单选题
A.权威型
B.宽容型
C.专制型
D.以上都不是
18.关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把“社会”和“生活”作为组织幼儿园课程的两大中心,并提出著名的“五指活动”的是:
单选题
A.张宗麟
B.陈鹤琴
C.张雪门
D.陶行知
19.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幼稚园的社会》的是:
单选题
A.张宗麟
B.陈鹤琴
C.张雪门
D.陶行知
20.为避免拜金主义、官本位等不良思想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带来有害影响,幼儿园要在社会教育目标中强调合作分享、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这样做表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以( )为依据。
单选题
A.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B.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
C.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
D.以上都不是
21.在以下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中,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有:
多选题
A.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有关自己成长的最基本的知识
B.初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及独立性
C.善于与人交往,懂得问候、交谈、与人合作及参与活动的技巧
D.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关系,感激父母长辈的辛勤养育之恩
E.初步感受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文化
22.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
多选题
A.社会认知、社会情感
B.社会行为技能、自我意识
C.道德品质
D.社会适应
23.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
多选题
A.自我调控
B.个性倾向性
C.个性心理特征
D.个人兴趣
2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包括:
多选题
A.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
B.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C.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D.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E.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25.气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多选题
A.气质对儿童身体发育会产生影响
B.气质类型可以影响儿童的认知活动
C.气质特征可以影响人的记忆效果
D.气质会对儿童性别角色产生影响
E.气质影响儿童的依恋模式
26.在如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中,属于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方面的内容有:
多选题
A.帮助幼儿认识和接纳自己
B.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
C.社会环境认知
D.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认知
E.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