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题目顺序不一样,请用CTRL+F来搜索试题
确定好题一样,再下载
点击支付下载即可看见答案
社会心理适应· 形考任务6
一、选择题
1.当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他人在场时,个体的行动效率提高的现象,这就是( )。
单选题
A.社会帮助
B.社会关系
C.社会助长
D.社会干扰
2.( ),造成了社会促进或者社会抑制作用。
单选题
A.纯粹相关以及评价顾忌
B.评价效应
C.纯粹在场以及评价顾忌
D.分离焦急
3.依恋关系包含以下类型。少数派的影响力是个体影响群体的证据,它证明了,群体不但会影响个体的行为,( )也能反过来对群体施加影响。
单选题
A.个体
B.少数派
C.多数派
D.群体
4.夫妻关系表现为双方在共同目标下勤勤恳恳生活和工作的夫妻关系是。顺从与服从都是从众的( )。
单选题
A.正常表现
B.特殊形态
C.完全体现
D.意义
5.“从众”是一种比较( )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
单选题
A.极端
B.普遍
C.罕见
D.奇怪
6.人们从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做正确的事情,二是为了( )。
单选题
A.引人注目
B.成功
C.成领袖
D.被喜欢
7.“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顾名思义,指的是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也应当( )(在行动上)报答。
单选题
A.尽力
B.适合
C.两倍
D.加倍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带有( )的特征。
单选题
A.权威投射心理
B.归属投射心理
C.专制投射心理
D.随意投射心理
9.四种教养风格中最有效的一种中庸强调( ),不走极端,不唱高调。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单选题
A.适中
B.简单
C.融合
D.随和
二、选择填空题
A-减弱;B-小众;C–单独;D-群体规模;
E-奖励;F-规范影响;G-正确;
H-亲情陪伴;I-最合适;
10.解决社会懈怠的方法就是让每个人的贡献都可以被 (?) 评估。
填空题
11.匿名性使人们的自我意识 (?) ,群体意阻增强,更容易受到他人和情境的影响。
填空题
12.心理学家哈特菲尔德把界定为强烈渴望和对方在一起的一种状态。导致去个性化的原因:1. (?) :“法不责众”的幻觉;2.身份匿名性。
填空题
13.(?) 是“与群体保持一致”以免受拒绝,得到人们的接纳,或者获得人们的赞赏。
填空题
14.当人们认为群体成员是 (?) 的并且希望被群体所喜欢和接受时,人们就会更加倾向从众于群体的行为。
填空题
15.中庸启示我们的就是,没有所谓的最好,选就选 (?) 自己的。
填空题
三、判断题
16.比起摇摆不定的少数派,坚持自己立场的少数派更具有影响力。
判断题
A.对
B.错
17.“我们”,是一个界定团体的一个简单而明显的标志。
判断题
A.对
B.错
18.文化背景不能我们判断人们的从众行为。
判断题
A.对
B.错
19.顺从与服从都是从众的一种特殊形态。
判断题
A.对
B.错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判断题
A.对
B.错
21.孝文化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
判断题
A.对
B.错
四、简答题补缺选择
22.人们从众的原因?
A-转变态度;B-正确;C–被喜欢;D-从众于;
人们从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做 (?) 的事情,二是为了 (?) 。与态度的转变类似,人们更容易被那些知识渊博、值得信任和被人喜欢的人所影响而 (?) 。当人们认为群体成员是正确的并且希望被群体所喜欢和接受时,人们就会更加倾向 (?) 群体的行为。
填空题
23.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从心理层面隐藏着三层含义:?
A-压迫感;B-感激和感恩;C–低等感;D-极度差距;
其一,是一种 (?) 之情。无论对方帮助自己的初衷与意图如何,毕竟是帮助自己度过了难关。这是在接受帮助最初时最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觉极有可能失,并产生接下来的两种感觉。其二,是一种 (?) 。中国曾以礼仪大国自居,奉行孔子的“礼教”几千年。交往与送礼尚且都强调“礼尚往来”,更不要说对你“大恩大德”的施恩者了,这是一种既定的社会规范。不但你自己心里可能会有“必须”做点什么以示报答的压迫感,他人与社会文化的报恩预期也会让你产生压迫感。其三,是一种不如别人的 (?) 、难堪感。“恩”的授予都是在被接受者处于“落难,困窘,无依无靠的”绝对无权,无力,无资源,无出路的“地位”的情况下发生的。这种施与和接受两方的资源的 (?) ,甚至可能到了“无此一饭,无此一滴水,无此一文钱”就可能走投无路的境地。正是这种处境使施恩者成了“救星,”才使此“一滴水”升值为日后“涌泉”的原因。
填空题